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梅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著幽花。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天爷也许是嫌太过冷清吧,随意在大地上放置了这幽洁的梅花。在明月里,在清霜中,几枝梅花临近水边,在水底映出那横斜的疏影。
萧索地环顾,只见稀疏的林子和远方的江渚,天涯一片寂寥的情调。词中叠用寥落、萧然、寂寞等语,意复而味寡。只听到一声鹤唳,像要殷勤地唤醒大地上清美的春花。

注释
人月圆:词牌名,又名“人月圆令”“青衫子”“青衫湿”。以王诜《人月圆·元夜》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两平韵,后段六句两平韵。
寥落:冷落,冷清。
着:放置,安排
横斜:或横或斜。
萧然:空寂,萧条。
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鹤唳:鹤鸣。
清华:清美华丽,形容景物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期之际(1905年至1906年),正是清廷推行“废科举、兴学校”之“新政”,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当时士子颇寄“大地回春”之想望。王国维正是有感于此写下这首词,词的末韵“殷勤唤起,大地清华”正是反映这一“时潮”。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不但写出了所咏之物的形象,还写出了所咏之物的品格和精神。上片,作者重在写梅的形态。下片,作者通过写物突出了事物的内涵,也由此寄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此词写作手法还是以传统的咏物词害似,以物喻志,哀志不张。

  词的开端两句“天公应自嫌寥落,随意著幽花”是说,在岁暮天寒之时,所有的草木都只剩下枯枝,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死气沉沉。上天大概也觉得过于冷清了,所以才让梅花开放来点缀一下这个凄凉的世界。“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底横斜”,连用了李商隐《霜月》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和林逋《山园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然而,对于梅花自己来说,它在这个世界感到孤独,“萧然四顾”的主语,是梅花也是作者,甚至可以说,也是一切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愿入世尽自己一份责任的孤介之士。“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鹤是一种清高的禽类,它的鸣声特别嘹亮,即所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死气沉沉的现状,必须有一种震聋发聩的声音来打破。▲

猜您喜欢

和本斋止酒

牟巘五牟巘五 〔宋代〕

闻公久矣空诸妄,止酒真成一事无。
旧说蜜殊惟饮蜜,不妨试候小风炉。

和河楼闲望

李俊民李俊民 〔金朝〕

去去来来不系舟,至今师渡几时休。洗兵岂是天无雨,尽逐黄河入海流。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三 补陀

黄镇成黄镇成 〔元代〕

潮音海洞石盘陀,送子东游奈别何。日上扶桑天不远,云连析木地无多。

水王献宝开丹穴,星使通槎泛白波。见说蓬莱清浅处,便从鹏翼起秋河。

普说三转语颂出示众 其三

释月涧释月涧 〔宋代〕

等闲拈起一机看,顿觉重重海岳昏。划尔一声轰霹雳,木人闻后更谁闻。

抚栏

赵师秀赵师秀 〔宋代〕

抚栏惊岁月,久住欲如何。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病令诗懒作,闲喜客频过。
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

初夏闲居

陆游陆游 〔宋代〕

水边茆屋两三间,野叟幽人日往还。
两卷硬黄书老子,数峰破墨画庐山。
功名会上元须福,生死津头正要顽。
试说龟堂得力处,向来何啻半生闲。

昭君怨·坐后谈禅说道

佚名佚名 〔宋代〕

坐后谈禅说道。起后不依些少。心口自寻思。好呆痴。目用机关千万。何曾灭了一件。欲望做神仙。好难天。

南歌子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搔困麻仙爪,含暄忍客衣。夜长窗月露成帏。不说明朝风雨、自当归。

病中午后登山閒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岳珂岳珂 〔宋代〕

冲席丞郎酒斛筹,不关无面见春鸥。
五鲭见说妨斋禁,留待明朝大白浮。

筼房暑中寄诗依韵酬答

释文珦释文珦 〔宋代〕

溪翁若冰雪,明净不受涅。经岁断知闻,使我心菀结。

佳句来清风,足以洒炎热。山中有奇事,迟向秋深说。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