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出塞五首

杜甫 杜甫〔唐代〕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时候实现自己的抱负。
只有征战沙场,才能建功立业,哪能空守着旧家园?
今日正当招募将士,开赴蓟门。军队马上开拔出发,不可停留。
我花了千金买了马鞍,花了百金,装了刀头。
乡亲们为我送行,亲戚相拥,围在了道路四周。
头花半白的长辈,位居上列,送行的筵席上,酣畅地饮着美酒,美食不断的送到桌上。
头花半少年我今日出征,与大家话别,说出了豪迈的赠言。一边说一边含笑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吴钩。

早晨进入上东门的营地,傍晚就过丁河阳大桥。
西下的红日映照大旗,战马嘶鸣伴随着风声萧萧。
平沙上列着万千帐幕,各个部队各自相招。
天空当中高挂一轮明月,军令森严在夜晚更觉得寂寥。
凄厉的胡笳声声传来,壮士也感到惨妻而不再气骄。
请问大将是哪一位?恐怕就像汉代的霍嫖姚。

古人重在守卫边疆,今人重在博取高勋。
哪里知道当今英雄之主,出兵胜似绵延长云。
普天下已归属李唐一家,四方异族眼看成为孤军。
就驱使像貔虎似的勇士,奋不顾身如所听闻。
拔剑出击大荒之地,天天收来胡马成群。
发誓开辟玄冥以北,拿来奉献给我们的主君。

捷报不断传来,而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郡多豪士侠客,此地成天鼓乐轰隆。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来出身良家,多次参加作战,所以见多识广。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注释
“战伐”两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千金”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道周:即道边。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部伍”句: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令严”句: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古人”两句:“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岂知”两句: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不断。
“六合”两句: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pí):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日收”句:《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誓开”句: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
“献凯”句: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辽海:即渤海。
粳(jīng):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照耀”句: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议者”句: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
“我本”两句: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益:是增益。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身贵”句: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
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间(jiàn)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故里”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禄山反唐之初。自开元中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唐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这组诗叙写开元天宝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目的在于通过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地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玄宗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安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安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

鉴赏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就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迷行常坎壈,守道自熙怡。
伐蛟不恃力,刺虎宁用机。
华屋非所尚,锚楹岂不宜。
未觉复盂安,讵知累卵危。

楸子树

郭登郭登 〔明代〕

窗前新栽楸子树,去岁移自东君家。
根深土冻重莫致,挽以两犍载一车。
方经旬日即蓓蕾,秋深结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气耳,来岁未必能芬葩。
我初闻之稍惊怪,重以土俗相传夸。
今年春风已撩乱,千株万卉皆萌芽。
南山青翠远可见,独有此树犹枯杈。
我征前言苦不乐,行怜坐惜恒咨嗟。
连朝病困闭门卧,梦寐犹忆花如何。
今晨勿药强起坐,眊焉两瞳如隔纱。
推窗一见笑绝倒,葱葱满树开成霞。
冰绡素锦谁剪刻,小红轻翠相交加。
日光照耀春欲醉,翩翩蜂蝶争纷拿。
宾朋来观绕百匝,共疑造化理则那。
花枝烂熳色更好,诐辞轻易可信耶?岂非阳春有深意,怜
我老惫来天涯。
浮生过半身计拙,有足不及蚿怜蛇。
故教相伴慰岑寂,岂敢与物争豪奢。
六年羁鳏入僧定,但未落发披袈裟。
青裙小鬟别来久,泪眼垢腻首不珈。
已闻桂蠹化蝴蝶,忍听鹦鹉呼琵琶。
花虽可爱不忍折,无人插向两髻丫。
钩帘静坐独清赏,天明起看到日斜。
知音未遇寡欢趣,有酒不饮惟烹茶。
前年官司催入贡,六千里路岂不遐。
移根天苑比琼树,有用未必过桑麻。
物生遭遇即珍贵,便应压尽诸般花。
我惭不如花命好,谪官五载辞京华。
住迥边城气萧索,旦暮戚戚闻胡笳。
自怜浅薄不足忌,群儿何以喙竞呀。
方圆凿枘苦难入,冠非豸角强触斜。
古人明哲有深戒,省愆痛欲掩户楇。
穷荒虽觉双眼净,聒耳厌德公私蛙。
再歌南风终不竞,天骄吹唇鲁妇髽。
羌胡杂遝近边鄙,意态诡异声嚣哗。
阴霾接旬不成泽,嘊嘊恒欲噬我豭。
麒麟狮子远将至,尔曹慎勿相邀遮。
驲骑东来蹙山倒,黄口学语声咿哑。
群公罗扌岑但垂手,践踏不啻虫与虾。
人逃马死金满箧,一掷何足挂齿牙。
我虽无位百忧集,终夜感叹心如瘥。
廿年踪迹半天下,把镜自照两鬓髿。
老怀食蔗如食蜡,岂但无味仍饶查。
行路难行古如此,道多豺狼水鳄鲨。
纷纷儿女竞声利,左蛮右触方争蜗。
金鸡何日解羁去,一竿归钓吴江槎。
箕山颍水迹长往,渔蓑樵檐肩相差。
闲看得意鼠如虎,怕说病聪蚁间犘。
黄鸡紫蟹且慰意,背痒正得麻姑爬。
羞将口腹累州里,未能不食如匏瓜。
犹胜夷齐待薇蕨,园收芋栗兼梨楂。
老农追随种禾黍,偶耕林下时烧畬。
心淳语直意真率,肝胆相照无疵瘕。
瑶台璇室岂不好,嗫嚅较此犹争些。
囊中黄金尚余几,壶干酒尽还当赊。
颓然一醉玉山倒,世间万事皆由他。
赏析

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雷应春雷应春 〔宋代〕

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客子短篷无据,倚长风挂席。
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楼上有人凝伫,似旧家曾识。

寄题李尚书秀野堂一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江上归来两鬓丝,倒囊惟剩草堂赀。
云山有态争呈献,天海无边入指麾。
怪石远从商舶至,名花多自别州移。
寄声独乐先生说,世事而今尚可为。

览古四十二首 其三

杨维桢杨维桢 〔元代〕

秦穆饮盗马,楚庄忘绝缨。
齐景恩一木,触槐有淫刑。
婧女告齐相,称说辩且正。
明朝拔槐令,婧父脱囚名。

酬处才上人

王禹称王禹称 〔宋代〕

我闻三代淳且质,华人熙熙谁信佛。茹蔬剃发在西戎,胡法不敢干华风。

周家子孙何不肖,奢淫惛乱隳王道。秦皇汉帝又杂霸,只以威刑取天下。

苍生哀苦不自知,从此中国思蛮夷。无端更作金人梦,万里迎来万民重。

为君为相犹归依,嗤嗤聋俗谁敢非。若教都似周公时,生民岂肯须披缁。

可怜嗷嗷避征役,半入金田不耕织。君子之道动即穷,亦有贤达藏其中。

上人来自九华山,叩门遗我琼瑶编。铮铮五轴馀百篇,定交仍以书为先。

书中不说经,文中不言佛,有心直欲兴文物。感师自远来相亲,为师画卦成同人。

出门无咎非群分,袈裟墨绶何足云。

隔墙闻正父乡饮甚乐偶畏风不预用前韵敬简

张栻张栻 〔宋代〕

元日忻晴色,新年只旧心。
故人同客里,乡话自情深。
尽说成都酒,休为楚泽吟。
相逢须痛饮,岁月易侵寻。

偈二十首

释鼎需释鼎需 〔宋代〕

子能承父业,赚杀几多人。
家破人亡后,无门寄此身。
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

清心镜 道友问予甚家门户

马钰马钰 〔金朝〕

道友询,甚门户。答之清净,别无作做。皆笑道、此是顽空,执把在甚处。要执把,说与汝。意马心猿,常擒稳住。得自然、地涌醴泉,更天

赵佗疑冢

方信孺方信孺 〔宋代〕

漫说曹瞒七十余,老佗疑冢更模糊。
不知禹葬会稽处,也有累累如许燕。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