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增田涉君归国

鲁迅 鲁迅〔近现代〕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的祖国正值风景美丽的秋天,枫叶在微寒的秋光映照下更加红艳。
我却想象古人那样折柳给你送别,心则随着东去的船回忆起在日本度过的青年时代。

注释
增田涉(1903-1977):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曾任日本根岛大学、关西大学等校教授。1931年他在上海时,常向鲁迅请教翻译《中国小说史略》等方面的问题。著有《中国文学史研究》、《鲁迅的印象》等。
扶桑:日本的别称。
丹:红色。嫩寒:微寒。
折垂杨:古人折柳赠别。
东棹(zhào):东去的船。华年:华同花,华年即如花之年,青年。此处指鲁迅留学日本时风华正茂的时期。▲

创作背景

  增田涉于1931年3月来到上海。由内山完造联系,见了鲁迅,直接向鲁迅请教鲁迅所著《中国小说史略》、《呐喊》、《彷徨》和杂文、散文等有关问题。从3月中旬至7月中旬,鲁迅每天下午抽出三小时左右,用日语向他讲解。他们相处很融洽,友谊渐增。同年12月,增田涉离开上海回日本时,鲁迅作此诗赠别。

赏析

  “如丹”的“枫叶”,和似霞的樱花一样,是扶桑之国“水木明瑟”的景物留给诗人鲁迅最为鲜明、深刻的印象。辛稼轩词《临江仙》有“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之句。辛稼轩所写的“嫩寒”,是残冬的轻寒,作为意象,与“春风”相对立;鲁迅笔下的“嫩寒”,是“冬暖”的“景暄”,作为意象,与“枫叶”相映照。“枫叶如丹照嫩寒”是暖色调和冷色调、暖意和寒意的对比、交流和融汇;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主意象”,则赋予扶桑秋光以明媚秀丽、生机盎然的个性。这是“景语”,更是“情语”。诗人想象中明丽热烈的扶桑秋景,寄托着他对即将归国的“远客”的殷殷祝愿,更寄托着他对逝去的青春“华年”的深情忆念。

  诗人的心,仿佛随着归客东去的客舟,回到了旧游之地。“心随东掉忆华年”中的“忆华年”三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可能诗人又看到了”绯红的”、“轻云”般的上野樱花,又回到了“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水户,又见到了“脸色仿佛有些悲哀”的藤野先生,又听到了留学生会馆里慷慨激烈的论争……回忆中的这些美好的景物人事以及那勃发着少年意气的峥嵘岁月,都是和那个遥远的国度联系在一起的。如今,来自日本的诚挚而友好的增田涉即将回去了,等待着他的,一定是诗人所见到过的明瑟秋光,诗人的情感像涓涓清流,形成一个无尽的回环,荡漾不已。

  全诗四句,只有“却折垂杨送归客”一句是实写,它反映着一个真实的物理时空。秋光正好的扶桑,是一个辽远的空间;已经流逝的华年,是一段遥远的时间,它们构成一组内涵丰厚、外延广阔的心理时空。东去的归棹,既把“远客”渡向彼岸,也把诗人从真实的时空渡入心理的时空,使他的想象从“华夏”遨游到“扶桑”,从“现在”飞翔到“往昔”。在这心理时空中的扶桑,既是“现在时”的,又是“过去时”的。借有限之实境,拓无限之虚境,此诗构思,深得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艺术。▲

猜您喜欢

拟岘亭诗

马之纯马之纯 〔宋代〕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去而人思之,屐齿有余荣。
作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
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
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
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
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锡文,未到先经营。
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
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
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亦。
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
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
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
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
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
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
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
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
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
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
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
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
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
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
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
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琵琶仙 赋琵琶

杜文澜杜文澜 〔清代〕

休拨鹍弦,可知是、贺老风流销歇。门巷犹忆,枇杷泠泠韵凄绝。

人去后、关山雁远,剩环佩、夜归荒月。古驿沙寒,幽闺漏永,都是呜咽。

漫重念、孤泊空江,恐司马、青衫泪花叠。无限少年心事,对华灯低说。

枫影外、千呼万唤,替秋风、管领离别。怎又听彻梁州,鬓丝添雪。

赠孔道士

赵师秀赵师秀 〔宋代〕

生来还姓孔,何不戴儒冠。
诗好逢人诵,琴清只自弹。
访师行郡远,爱竹透庵寒。
见说丹炉内,黄金化不难。

东寺诗僧照上人???访予於普明寺,赠以诗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故人深住白云隈,欲到何因只寄梅。
岁晚观山吾独立,泥中骑马子能来。
转头不觉三年别,病眼相看一笑开。
说似少陵真句法,未应言下更空回。
注释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崔元翰崔元翰 〔唐代〕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

刘过刘过 〔宋代〕

燕尾溪流上下分,中馀里许地翻平。
林疏邑屋高低见,水涨航船来往轻。
坡老已仙谁杰作,诗人为县得重评。
唐山见说双溪馆,今见双溪亭又成。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涛颠倒元韵。)

苏轼苏轼 〔宋代〕

平生无一女,谁复叹耳耳。
滞留生此儿,足慰周南史。
那知非真实,造物聊戏尔。
烦恼初无根,恩爱为种子。
烦公为假说,反复相指似。
欲除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弃置一寸鳞,悠然笑侯喜。
为公写余习,瓶罍一时耻。
闻公少已悟,拄杖久倚床。
笑我老而痴,负鼓欲求亡。
庶几东门子,柱史安敢望。
嗜毒戏猛兽,虑患先不详。
囊破蛇已走,尚未省啮伤。
妙哉两篇诗,洗我千结肠。
黠蚕不作茧,未老辄自僵。
永谢汤火厄,泠然超无方。

听郑三弹双韵子歌

游九言游九言 〔宋代〕

寒窗积雪生虚明,玉壶风折层檐冰。
朱霞秀色妙公子,理弦灯下声亭亭。
游丝两两挂孤月,双声应手无留停。
月寒照户砌虫泣,云冻出浦边鸿征。
苍蝇扑纸窗欲透,蜾蠃穴桑儿未成。
琵琶宽详双韵切,含凄尽向弦中说。
酒酣疏绮杂娱嬉,谁道壮夫心更折。
一从敌骑下河南,学得声容难辨别。
鹧鸪金屋沸歌吹,鼠头宝陌行靴袜。
帕腰慢舞作弯弧,捉耳酹觞真折馘。
眼前犹听旧歌辞,凤韶岂独锵虞时。
罢弹三喟寝不熟,风定寒江静夜悲。

赠相士

曾丰曾丰 〔宋代〕

舌端偷得不传机,说破人生不载疑。
造物密教伟写信,秋风已为长蟾枝。
平时拍手傥来话,今日回头真个奇。
除却唐朝袁与李,问君此外更饶谁。

七和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闻说卜邻王翰了,长卿安敢出偏师。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