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愍衰草赋

沈约 沈约〔南北朝〕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雕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真可怜那衰草,它没有一点仪容姿色。瘦弱萎靡地瑟缩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知道那地下的寒根是什么样子。在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往日,它开花结果,披绿挂红。在冰雪覆盖的山脚海岸,它密密匝匝地分布在寒冷的岸边,纤弱萧疏地从大石之下挺长出来。道路上凋谢了芳香的花卉,连那灵异的三脊茅也遭殒落。寒风凛冽崤道艰险,深秋来临,游子衣单。既为檐下的菊花哀伤,又为池上的兰草悲痛。飘零荡落被风吹尽,才知道时令已早早地变寒。飞窜的萤火使明亮的烛光变得昏暗,大雁的哀鸣使裁绩的织妇中止了工作。严霜打落了茎上的紫花,寒风吹去了叶面的绿色。秋雁稀疏地列队南归,寒乌聚集而群飞。小路荒芜,寒草密集,杂草葱茂,道路狭窄。园庭逐渐荒芜湮没,严霜寒露日日沾衣。

注释
愍(mǐn):怜悯,哀怜。衰草:枯草。
容色:容貌与颜色。
憔悴:凋零,枯萎。
荄(gāi):草根。
衔:含。华:花。佩实:挂着果实。
岩陬(zōu):山崖脚下。
霰(xiàn):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圆锥形小冰粒。
绵密:稠密,指稠密的草丛。寒皋(gāo):荒凉的湖沼边高地。
纤疏:细长而稀疏。危石:高大的岩石。
雕:通“凋”,凋零,凋谢。九衢(qú):本指纵横交叉的大道,这里形容草木枝茎纵横交错。
霣(yǔn):通“陨”,坠落。灵茅: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据说一片叶上有三根主茎。《史记·封禅书》:“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裴驷《集解》引三国魏孟康注曰:“所谓灵茅也。”脊:本指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这里指茅草的主茎。
崤(xiáo)道难:形容山道险峻。崤,也作“肴”,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因崤山之道险绝,故借来泛指险峻之山道。
裁:通“才”,刚刚。
秋鸿:秋目的鸿雁。疏引:断断续续地呜叫。
寒乌:寒天的乌鸦,一作“寒鸟”。
微:隐匿,隐没。▲

创作背景

  这篇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面对着憔悴不堪、难以辨识的衰草,作者想起了它从春到冬的遭遇,触景生情之下创作了此赋,在物我交流中抒发万般无奈的感情。

  徐陵《玉台新咏卷九·古诗题六首》(宋刻本)中有题为“岁暮愍衰草”的诗,该诗为《八咏诗》中的第三首,是作者在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市)太守任上所作,此赋比该诗少了十余句,且一句不同,大概由该诗改编而来。当今许多学者主张将此赋归入诗歌类,但从整体上来看,此赋兼有诗歌和赋的特征,是诗赋互渗的结果,亦诗亦赋而更加接近于赋。

赏析

  这篇赋开篇写衰草可哀,然后回忆衰草在春天披红戴紫、垂绿衔花的荣盛,最后详细铺写秋气对衰草的摧折,表现了秋的萧杀与衰草的可哀。全赋句式灵活,咏物兼以抒情,充溢着诗的意境。

  “愍”是此赋的着眼点。此赋起笔转合自然,前四句先写衰草情状,以“荒径”、“寒菱”补足。中间写春日、春风中的芳草,以衔华佩实、垂绿散红等突出衰草往日的风姿。最后以“秋至”一转,言风、霜对芳草的侵夺,以“伤”、“悲”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强化“愍”的意象。“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对物候变化的体察隐含着作家对人生经验的领悟。卒章显其志,“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对衰草的怜惜实际上在观照着作者盛年易逝、晚年凄苦的心态。

  全赋句式灵活,有骈偶句式,有五言句式,又有骚体句,咏物兼以抒情,使全赋充溢着诗的意境,其中亦夹杂着民歌的韵律,采用了回忆倒叙的赋法,从当时面对的此景此情入手,中间回忆虚写了小草从春到冬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感受,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衰草的哀怜写出了浓浓的秋意。▲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去年秋偶游宝山上方入一小院阒然无人有僧隐

苏轼苏轼 〔宋代〕

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润还复至其室则死葬数月矣作诗题其壁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常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缘识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紫檀金线槽偏蹙,拨弄朱弦敲冰玉。
指法从来天下闻,翻成尽入升平曲。
传之世上五音足,希夷道听化民俗。
盘龙面对压鳌头,玄微风散万般流。
长春苑内斗酣酒,阳和自态低回首。
声高细咽浪潜幽,不胜情处稀还有。
韵响寒空明月里,亦非涤荡凡愚耳。
谩说仙家调宫徵,丝竹那堪将比擬。
温柔腕软一双轻,满坐馨香来四起。
珠囊氛破无多力,好似凤皇张羽翼。
昔时皆总用心劳,几许名扬弹尽得。
和合象同琴与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莺娇舌急恋芳菲,水精帘外欲含辉。
此艺人间堪可重,杏花杨柳色依依。

和林肃翁有所思韵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少豪曾挟一筇游,晚似庞公怕入州。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赋得数问夜如何

弘历弘历 〔清代〕

月淡明河北,星稀碧宇中。鸡人将报晓,珂马想因风。

待旦怀无逸,衣宵惕有终。求贤四门辟,望道百王同。

签响螭阶玉,钟鸣虬箭铜。昌言谁告我,藉以启蒙冲。

秋胡子

钱颖钱颖 〔宋代〕

郎恩叶薄妾冰清,郎说黄金妾不应。
若使偶然通一笑,半生谁信守孤灯。

送顾小川典籍使代还朝

文嘉文嘉 〔明代〕

星槎八月回,阊阖九天开。暂弭吴门楫,同衔江上杯。

沧洲吾尚困,青琐尔真陪。自怅风尘侣,还怜霄汉才。

清秋枫叶赤,离思杳难裁。既愁津树远,复恨逝波催。

他时相忆处,明月照疏梅。

三和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身叠三绵凛似冬,老农不与壮丁同。
饮泉吏鲜能清白,濒海民多有赤穷。
晴雨幽人曾候鹳,水风闽囝亦占虹。
汉家非有公私积,亨大毋庸说豫丰。

送邬文伯归侍临川二首

史弥宁史弥宁 〔宋代〕

易学寥寥一线然,谁人口里说先天。
近来惟有朴斋老,白首焚芗尚草玄。

瑞鹧鸪

佚名佚名 〔宋代〕

柳未回青兰未芽。谁知此物在君家。绿窗借得先春手,黄蜡吹成耐冻花。衣麝暗薰香仿佛,山峰误认影横斜。凭君说与徐熙道,翰墨从今不足夸。

好事近·华发一衰翁

王恽王恽 〔元代〕

华发一衰翁,世事眼中看彻。只为年来薄宦,负东山高节。冥冥神理到无凭,此外更何说。安得百壶春酒,埽羁愁如雪。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