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亭度雁赋

陈叔宝 陈叔宝〔南北朝〕

  春望山楹,石暖苔生。云随竹动,月共水明。暂消摇于夕径,听霜鸿之度声。

  度声已凄切,犹含关塞鸣。从风兮前倡融,带暗兮后群惊。帛久兮书字灭,芦束兮断衔轻。行杂响时乱,响杂行时散。

  已定空闺愁,还长倡楼叹。空闺倡楼本寂寂,况此寒夜褰珠幔。心悲调管曲未成,手抚弦,聊一弹。一弹管,且陈歌,翻使怨情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想起春天的时候,望着山亭,风和日暖,青苔丛生。修竹摇曳,浮云也好似在跟随着一起飘动,月光、水光,相映生辉。在这深秋之夜,暂且优游于曲幽小径,听鸿雁结阵飞过时的声音。

  这声音凄厉而真切,好像含裹着北方关塞之声。头雁驾着秋风在前面飞行,当它将雁队引导进月光照不到的地方时,后面雁群中发出阵阵惊叫。飞得太久,帛书上面的字迹都快被磨灭了,真担心新捎的束书因了秋雁的惊叫而“断衔”,轻轻飘失。雁阵失序,呜叫声也显得纷杂,从杂响中可以想见雁行的散乱。

  独守空闺的人,刚刚平静下一腔愁绪,然而,倡楼中的叹息声还是久久不息。空闺、倡楼原本就是寂寥难之处,更何况在这秋风掀卷帘幕的漫漫长夜呢!为了排遗满腔悲愁而调管奏曲,但竟不能终曲,只能手抚琴弦,胡乱弹拨。弹着管弦,且自吟唱,不想这样一来反而惹得怨情更多,难以自已。

注释
山楹(yíng):当指前山如柱形状。楹,厅堂的前柱。
消遥:即“逍遥”,安闲自得貌。
霜鸿:秋鸿。
度声:指秋雁结阵飞过时的声音。
犹含关塞鸣:谓秋雁飞至南方时的叫声中尚且留有北方关塞之声。
前倡融:指前飞之雁的呜叫声和谐一致。倡,唱。
帛久兮书字灭:本句典出《汉书·苏建传》附《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不屈,被徙居北海上放牧羝羊。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苏武,苏武属吏常惠教汉使者诈称武帝在上林苑得北来雁,雁足系有帛书,言苏武在某泽中。苏武因此获救归汉。后以“雁帛”喻书信。本句谓雁帛上的字迹都因为飞久而被磨灭了。
芦束兮断衔轻:捆在一起的芦草因飞久而衔断故轻。本句用“衔芦”典,据说大雁常口衔芦草以自卫。
倡楼:妓女居住的地方。
褰(qiān):揭起。
珠幔(màn):珠饰的帐幕。
翻:反而。▲

创作背景

  这篇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在某个清冷的秋夜,作者回想起了春天的景象。想到春夜连石头都是暖洋洋的,绿苔是清新的;春风夜吹,停云似随着竹叶翩翩起舞了,水月互相映照,让人不清何处为春月之明,何处为春水之清了。至此,作者心情愉快多了。于是随意行走于秋夜小径,往听秋雁南飞之声,触景生情之下便创作了此赋。

赏析

  这篇赋貌为体物,实为抒情,是一篇抒情意味极浓的体物小赋,鲜明地体现了南朝体物小赋的抒情化、诗歌化倾向。借用陆机《文赋》中的话说,此赋既具“体物而浏亮”的赋体功能,又具“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功能,是一篇诗化小赋。

  全文一共可分三段。

  第一段六句,写作者自己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漫步小径而闻雁声。赋中既称“春望”,又称“石暖”,似乎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但从下文来看,鸿雁南飞,寒气凛冽,又明明是指秋夜。很可能有文字舛误,也可能开头两句是渲染作者未闻雁声前心情的愉悦,以反衬闻雁后的凄凉感受,即事实上并非春夜,但周围的美好环境使作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听霜鸿之度声”一句自然过渡到第二段。于是具体地描绘雁群飞过夜空的情景。此段中“犹含关塞鸣”一句甚妙。似说凄切的雁声挟带着北国关塞的肃杀寒气,又似说鸿雁传达了离乡去国的悲壮情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言简意赅,引人遐想。作者在这段生动的描写中充分运用想象,嵌入了两个典故,驰骋想象,说这群雁已飞过了很远的距离,它们脚上系着的帛书已字迹磨灭了,它们嘴里衔着的芦苇也已折断变轻了。这样的写法既是用典,从而使描写对象含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是拟人,从而使鸿雁具有与人类一样丰富的情感,并在它们身上投射了作者的深切关怀。

  第三段笔锋一转,写鸿雁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作者把目光集中在不幸的妇女身上:她们既有良家妇女,也有青楼妓女,但她们都同样忍受着离别相思之苦,在那寂静的寒夜里独守空闺。忽然从空中传来了阵阵雁鸣,她们不约而同地搴开珠帘。赋中没有明说这是为什么,但不妨作一点合理的补充:她们听到雁鸣,猜想那是远方的情人(或丈夫)捎带书信来了,于是拉开帘幔眺望夜空,寻觅那月光中的雁影。可是雁群飞掠而过,于是她们深深地失望了,转身调管抚弦,低声歌唱,以抒发心中的幽怨。赋中在“搴珠幔”之后即接以“心悲调管曲未成”,对她们“搴幔”的结果不着一字,直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吗,且与上文中的“帛久兮书字灭”一句暗中呼应的,细针密线,堪称佳妙。▲

陈叔宝

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猜您喜欢

冬夜不寐

朱淑真朱淑真 〔宋代〕

推枕鸳帏不耐寒,起来霜月转栏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赠墨工张公明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庐陵旧墨说潘衡,庐陵新墨说张生。
潘家衣钵嗣苏子,张家苗裔出易水。
易水松花烟一螺,涨起倒流三峡波。
人言天下无白墨,那知真有玄尚白。
磨光漆几夺眼睛,试点一点倾人城。

满庭芳 中夼于大郎索

王处一王处一 〔金朝〕

一点灵光,无中显现,太平高步烟霞。清风皓月,流注玉京砂。五气三元结秀,升腾处、云辂交加。蓬瀛会,瑞光缥渺,盈座散香花。堪夸真妙用,仙丹一粒,洞焕东华。满太虚寥廓,清境无涯。认得元初至性,因修炼、清净根芽。圆成也,玉蟾影里,稳赴大罗家。

和子楚二首

王洋王洋 〔宋代〕

黄粱未熟任推移,堪笑年年一局棋。
说与山中老居士,从今樱笋岁相期。

简查仲明

章甫章甫 〔宋代〕

佛法若大海,我生犹蚊虻。
饮少腹已满,鼓翅作微鸣。
查侯饱禅学,如说且能行。
有如辽天鹤,岂受网罟婴。
有身未免俗,时时还入城。
篮舆过茅屋,无异同条生。
相见非何事,说法俱纵横。
妙处固不二,其实无所争。
愿君更方便,除我疑惑情。
要如两圆镜,相照交光明。

东园诗寄兴化吴从道

陈造陈造 〔宋代〕

溪流抱玦围亭里,三面栏干压清泚。
养花种竹今几年,红红绿绿皆风烟。
黑头主人富文墨,隙地营园喜留客。
去年香雾摇东风,藉花一醉君见容。
悲翠拂衣蝶窥酒,归时檐牙挂星斗。
有物系足寒前盟,徙倚东风空复情。
歌前酒所何限意,黄鹂应说鸥应记。
一春不风即蜚雨,曾奉亲舆赏花否。
向来券游付云,向来券负今偿君。
濡毫却叹无好语,说似能诗叶明府。

赠李兕彦威秀才

苏轼苏轼 〔宋代〕

魏王大瓢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从军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饮羽,戏中戟枝何足数。
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
封侯卫霍知几许,老矣先生困羇旅。
酒酣聊复说平生,结袜犹堪一再鼓。
弃书捐剑学万人,纨裤儒冠皆误身。
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如今惟有谈天口,云梦胸中吞八九。
世间万事寄黄粱,且与先生说乌有。

僧义翔僧义翔 〔宋代〕

时人号我作郭郎,盖缘为事没著量。
傀儡弄罢收归笼,自有傍人说短长。

颂证道歌·证道歌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三身四智体中圆,犹说三千及大千。
八万法门从此去,咄哉王子去求仙。

月湖徽号为校师夏先生题讳萱

张天赋张天赋 〔明代〕

万籁无声六合宽,碧波清浸玉团团。天光涣彩方塘满,水鉴澄花夜气寒。

空洞昭昭皆太极,虚灵皎皎异尘寰。弄丸人在湖干立,未许纷纷俗眼看。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