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求谏

吴兢 吴兢〔唐代〕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吴兢

吴兢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猜您喜欢

题许籀庵茂才心清闻妙香图看子

叶长龄叶长龄 〔清代〕

清心发微妙,如戒香染薰。云何耳根事,乃以鼻观闻。

是谁斫其垩,得毋挥郢斤。岂其耳尘净,鼻尘乃纷纷。

若云香在炉,闻起香何焚。若云香在鼻,闻减香何熏。

是亦非鼻尘,心乃闻之君。心清生定慧,定慧生芳芬。

是闻非闻间,何境不氤氲。泥闻间转碍,香因已离分。

拈花破颜笑,为君證迦文。

题陈宪副卖书图后

吴宽吴宽 〔明代〕

过门作别意何如,为说嘉禾去卖书。
倏过驿程轻是舸,久知家具少于车。
古人糟粕犹酣甚,旧日筌蹄岂弃余。
莫把卖书图也卖,要看清节正须渠。

三茅观寻许灵长不遇

徐熥徐熥 〔明代〕

山色翠氤氲,松关闭白云。礼星孤磬发,受箓妙香焚。

夜静天花落,秋高木叶闻。无由寻许掾,长揖问茅君。

南华寺五首

李昴英李昴英 〔宋代〕

从前梵说堕虚空,独有坛经说不同。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丁不识却心通。

送海陵孙县丞三首 其三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新安老子放穷山,星婺仙人古柏间。今日吾侪随利禄,高风千里断跻攀。

天寒日短双轮去,海阔波深万艇还。上彻浮图须自力,有为何地不曾颜。

赠富春子

李曾伯李曾伯 〔宋代〕

向说淮东役,江东始见时。
相逢无别语,所问者归期。
戎马纷何已,尝龟圣得知。
天津桥上看,成此蔡功谁。

朝阳洞

吕愿中吕愿中 〔宋代〕

半世观山鬓已皤,欲求钓艇老渔蓑。
杖藜又过烟霞洞,闻说当年烂斧柯。

水龙吟 其六 癸丑生日,时再得明道祠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二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壁立中丞第一峰,后来叠出玉芙蓉。河东从此称三凤,汝水何劳羡八龙。

曲肱诗二十首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说与清风明月知,扬州有鹤未能骑。
夜来五凤楼前看,天上白云空自飞。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