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衿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衣服的交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嗣: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赏析

  《国风·郑风·子衿》是诗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国领和青青”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心理活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优美”情歌,成为诗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国饰借代恋人。对方”国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地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诗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诗诗表现这个女子”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诗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反差,从而将其强烈”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诗较有代表性”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所具有”独立、自主、平等”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诗大胆表达自己”情感,即对情人”思念。这在《诗经》以后”历代文学作品诗是少见”。▲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子衿》的主旨和背景,历代学者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一为刺学校废说,二为因刺学校废说衍生的师友之间相责相勉说,三为淫奔说,四为由淫奔说衍生的男女爱情说。

  其一,刺学校废说,源自《毛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正义》云:“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孔颖达认为此诗的背景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郑人废毁学校可能只是诗作的社会背景,而诗人更多的想表达的是对此种背景下的废学之风的悲痛和感慨。“刺学校废”的主旨见解,影响深远。宋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集传》都坚持“刺学校废”说。明胡广等所作《诗传大全》坚决捍卫“刺学校废”说。清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皆遵从此说。

  其二,由刺学校废说又衍生出师友之间相责相勉之说。按《郑笺》,此诗的创作意图旨在表达对离开学校而废学的学子责勉与思念。后世学者亦有许多承此“责勉”说。宋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子衿,教者勤而学者息,述教者之辞也。”明朱睦楔《五经辑疑》:“贤者念朋会之从,使我心悠悠思之。纵我不往,子宁不继声以问我乎?以见乱之甚矣。”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小序谓‘刺学校废’无据。此疑亦思友之诗。玩‘纵我不往’之言当是师之于弟子也。”方玉润则认为《序》言未尝错,然特谓“刺学校废”却失去了诗人的语气,学校久废不修,学人四散,往日聚而修学的盛状早已无存,故诗人伤之作此诗。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序》所言无害诗意,且可证于史,盖严师益友相责相勉之诗。

  其三,淫奔说,源自宋代朱熹《诗集传》:“此亦淫奔之诗。”宋辅广在《诗童子问》中支持朱子之说,他认为“此淫女望其所与私者,既无音问,又不见其来,而极其怨思之辞也”。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强调“郑声淫”来为朱子之说提供支撑。元胡一桂《朱子诗传附录纂疏》、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朱子《诗集传》为依托,以“淫奔”二字目《子衿》,罗复《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刘瑾《诗传通释》从不同角度表示支持“淫奔”之说。明季本《诗说解颐》指出此诗主旨是“女子淫奔而思男子之诗”。

  其四,后来在淫奔说基础上产生了男女爱情之说,此说为现代人所接受。傅斯年《诗经讲义稿》指出“子衿,爱而不晤,责其所爱则何以不来也”。余冠英《诗经选》指出“这诗写一个女子在城阙等候她的情人,久等不见他来,急得来回走个不停,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三个月似的”。高亨《诗经今注》指出“这是一首女子思念恋人的短歌”。程俊英《诗经注析》明确提出“子衿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诗”。夏传才认为此诗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等待恋人,久等不见急切的等待转化为惆怅和幽怨,而幽怨又包含着浓浓的爱意”。

  另外,清代程廷祚认为《郑风·子衿》是描述两个男子相互爱恋的诗,其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男子,所思念的人也是一位男子。而潘光旦认为这种说法尚无法考证。▲

简析

  《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诗人思念其心上人,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望眼欲穿,埋怨心上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诗人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意境幽美,是一首优美的情歌,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猜您喜欢

迎銮曲(十首)

边贡边贡 〔明代〕

绿柳阴中显柘黄,路人争说是君王。
只为荐新供寝庙,水边终日打鱼忙。

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二

许月卿许月卿 〔宋代〕

对时思故国,客里厌南音。同谷凄凉恶,三闾感慨心。

赐衣聊杜句,要艾孰骚吟。莫说成都景,岷峨秋满襟。

春日会饮怀丘思同林成之作四首·又次林韵

苏颂苏颂 〔宋代〕

右持卮酒左持螯,慷慨酣歌忆藉糟。
因想良交成不寐,清谈终夕未为高。

蒙赐佳什钦叹不足不揆浅陋辄次元韵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退之高文仰东岱,籍湜传盟其足赖。
固知法嗣要龙象,先生端是毗陵派。
方驾曹刘盖余力,压倒元白聊一快。
向来班门收众材,宾履费公珠几琲。
三熏会有堪此事,群犬未免惊所怪。
但知楼仰百尺颠,岂觉波涵千顷外。
南州短簿令公喜,巍峩峩冠陆离佩。
有如若士那可无,笔势已超声律界。
相将问道留十日,满座真成折床会。
清诗忽复堕华笺,要使握瑜夸等辈。

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曹勋 〔宋代〕

平生不能棋,遇棋亦輙喜。
从来号万户,知生不救死。
多见国手说,得先乃妙理。
更有末后着,此着知者几。

和谢惠计院二首

吴潜吴潜 〔宋代〕

插种如云四月头,代他田畯阅耕畴。
意行不敢烦君重,诗到偏能写我忧。
占谷喜看连岁熟,丽琛闻说十分收。
各家官事随宜了,尊酒相过莫外求。

小重山·诗酒休惊误一生

刘秉忠刘秉忠 〔元代〕

诗酒休惊误一生。黄尘南北路、几功名。枝头乌鹊梦频惊。西州月,夜夜照人明。枕上数寒更。西风残漏滴、两三声。客中新感故园情。音书断,天晓雁孤鸣。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闻说都人竞出嬉,御街箫鼓倍年时。
相公入奏天颜喜,半夜扬州送捷旗。

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同云惨惨驱朝暄,龙沙一雪人相怜。
寒猿哀啸失山木,饥鹤仰唳空无天。
当年补天真戏尔,不知修月何时已。
坐烦耆旧说辛卯,至遣儿童忧甲子。
城中米价贵如玉,举家倒廪无斗粟。
千金狐裘岂易得,百结鹑衣不堪鬻。
我生但识茅与菅,何曾过眼逢瑶璠。
展君新诗问所似,欲辩不敢非忘言。
开壶酌酒浇我胸,酒酣起舞颜为红。
会见东风扫冰雪,江梅寒柳烦春工。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释正觉释正觉 〔宋代〕

兀然而然,湛存象先。
曹溪昧横画,少室还默传。
体不匿而了了,用不勤而绵绵。
得麟角兮石头足,捋虎须兮林际颠。
壁上如今谩撑起,知音自然闻说禅。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