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魏晋〕
嵇康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
杨万里 〔宋代〕
薛家塘
李士会 〔宋代〕
满庭芳 唐括氏儿子出家,以词赠之 按此词有
马钰 〔金朝〕
宿衡阳
陈藻 〔宋代〕
送使君赵寺丞泰先生
蒲寿宬 〔宋代〕
行香子·浙右华亭
佚名 〔宋代〕
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赋
南乡子
王鹏运 〔清代〕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玄沙宗一禅师真赞
释德洪 〔宋代〕
根门有功,则是心外见法。用处换机,则是问时有答。
问答交驰,摸索大道。心法对峙,破碎真如。异哉此老,超出两途。
亡僧面前,波全露水。猛虎须畔,光自照珠。衲僧不识,如井觑驴。
用前韵别寄耿时举二首
仲并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