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辨觉寺

王维 王维〔唐代〕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蜿蜒的竹林小径从寺中伸延出,莲花似的山峰耸出于佛法幻化的城郭后。
窗内望去,三楚的风貌一览无余,树林远处九江平坦开阔。
盘腿端坐在软绵绵的青草上,长松中传来和尚诵经的声音。
幽居在山云之上,似乎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世间的万事万物,体悟那无生之道的深远与奥妙。

注释
初地: 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
化城: 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
三楚: 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
趺坐: 盘腿端坐。
梵声: 和尚诵经的声音。
空居: 幽居。
法云: 佛教中,法云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这里指山云之上。
观世: 观察世事。
无生: 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创作背景

  陈《谱》、张《谱》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年春,王维完成南选任务北归,经九江登庐山游辨觉寺,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以“登”字为线索,描写山顶佛寺远眺之所见。诗的首联写辨觉寺的地理位置,颔联写高处所见,颈联写禅坐,尾联写禅想。全诗写登庐山僧寺所见所感,禅意深远。

  首联“初地”在佛经中是菩萨十地的初地(《华严经·十地品》),同时解指入山初始之地。“化城”在佛经中是说,小城涅槃境界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法华经·化城喻品》),在诗中则指代登山达到山顶。诗人用佛语,贴切地描述了登山的进程。

  颔联承接山顶之意写起,描写山顶之所见,景象宏大,“窗中”“林上”四字一字数千里。登高望远,千里江山尽展于眼界之平面。近处是山林,山林之外是大江,这样看起来,好像江水流于山林之上。临此豁然开阔之山景,诗人意兴勃发,但却盘腿静坐,因为他听到唱诵佛经的声音。

  颈联以“软草”“长松”为主语,作出“承”与“响”的动态,仿佛青草与青松,也能够通人性,进而传达知晓佛音。

  尾联“空居法云外”照应辨觉寺,以“观世”收束上文所写登临远佑之景。我凡体肉身之辈,观三千世界,人情百态,而体悟佛法大观。此诗以“感”而“悟”,虽用佛典,而未具体地谈论佛法;虽未谈论佛法,而写登眺所见之宏远景象,却让读者似乎感受到了佛理的微妙之处,可谓兴象深微。▲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您喜欢

从少保公视师福建抵严宴眺北高峰同茅大夫沈

徐渭徐渭 〔明代〕

晋公雅望复英姿,坐领楼船远视师。
夜半自平淮蔡日,秋深同上华山时。
军营列岸江全绕,骑火穿林席屡移。
却说陪游宾从美,不妨帐底有风吹。

挽新安恭荣王诗

虞俦虞俦 〔宋代〕

安僖折派庆源长,宪靖猗兰奕叶芳。
可但词章夸华白,更馀政事说龚黄。
两宫密侍清间燕,三事荣分衮绣光。
生死哀荣难得似,宸纶一品赠真王。

燕薁引

朱曰藩朱曰藩 〔明代〕

上林苑西重阴垂,汉家马乳秋累累。
群臣未拜金盘赐,正是文园病渴时。
尝言逾淮橘为枳,淮南亦种燕薁子。
一朝偶患齐后疟,七日方寤赵简乐。
起来燔极华池干,菱藕堆盘懒咀嚼。
何人旋摘此逼侧,冰丸入口生颜色。
不用玄珠罔象求,翻疑舍利菩提得。
淮南陇右限川梁,燕薁蒲萄味各长。
底事千金通大宛,空劳斗酒博西凉。
诏中但见夸珍味,席上谁能延乐方。
乐方久甗樽罍燥,亲故仳离那可道。
流年时物感《豳风》,拘方服食依农草。
忆曾弱冠客安西,醉里亲尝掩露时。
囊盛莫致敦煌种,浪说天南生荔枝。

念奴娇 其八 赠孙无言还黄山

曹尔堪曹尔堪 〔清代〕

袖中携赠,乃松滋侯也,诗尤清绝。五十馀年词客老,孤枕寒衾如铁。

白露朝零,青毡夜冷。扪口犹存舌。绳枢蓬户,时来长者车辙。

忽念故里名山,愿言归隐,长与红尘别。三月烟花全不识,歌吹竹西空热。

翠筱苍衫,家缘易就,莫道斑鸠拙。荷衣藤杖,饱看峰顶晴雪。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

王铚王铚 〔宋代〕

急晷驰轮岁将歇,我更荒村转冰辙。
凝岩万物冻无姿,水墨陂塘葭苇折。
是谁向背此间来,破萼梅花伴幽绝。
遥山谁恨天作愁,澹尽眉峰半明灭。
清香自鸿不因风,玉色素高非斗雪。
竹篱凝睇一凄凉,沙水澄鲜两明洁。
天仙谪自广寒宫,定与桂娥新作别。
尚怜孀独各自望,多情与照黄昏月。
从来耐冷月中人,一任北风吹石裂。
漫劳粉镜学妆迟,欲写冰肤画工拙。
千古无人识岁寒,独有广平心似铁。
我因花意拂埃尘,尚恐人传向城阙。
诗成火暖夜堂深,地炉细与山僧说。

题金粟洞

胡仲弓胡仲弓 〔宋代〕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
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
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
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十一月十四夜听水斋同苏盦待月即送北行

陈宝琛陈宝琛 〔清代〕

树静泉枯谷气寒,灭灯不语对凭栏。断钟坠涧无寻处,佳月笼云恣赏难。

却向山中谋小集,试从别后忆今欢。戒坛潭柘何能忘,为渡浑河取次看。

文书再报六月朔日食

方一夔方一夔 〔宋代〕

忆昔雨洗冬甲子,春来飞雪遍千里。老农雪谶古相传,一番春雪一番水。

今年麦熟云成堆,并刀收敛疑寇来。自从入梅不见雨,田间热气飞黄埃。

清台奏下邮传急,月蚀九分日蚀七。昨宵搥鼓闹如雷,素娥凭怒面漆黑。

太阳室家怒相齧,东西不肯还宫阙。天公不肯目偏盲,又传日蚀林钟月。

一笺夜拜东皇公,休作怪变惊儿童。愿分阴阳作平等,五日一雨十日风。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

林亦之林亦之 〔宋代〕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
欲夸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
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疎。
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

上陌梯寺怀旧僧二首

司空图司空图 〔唐代〕

云根禅客居,皆说旧无庐。
松日明金像,苔龛响木鱼。
依栖应不阻,名利本来疏。
纵有人相问,林间懒拆书。
高鸦隔谷见,路转寺西门。
塔影荫泉脉,山苗侵烧痕。
钟疏含杳霭,閤迥亘黄昏。
更待他僧到,长如前信存。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